發布單位:行政院環保署
發布日期:2018/10/25
更新日期:2023/02/12
1我國因應氣候變遷之法制作為為何?
臺灣為因應氣候變遷,自民國86年京都議定書通過之後,環保署便開始草擬「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並進行跨部會協商與公聽會,陸續有立委提出許多版本且經歷修法階段後,終於在104年7月公布「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
其中,溫管法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擬訂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及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實施;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訂定所屬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訂修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透過上述綱領及方案,以防制氣候變遷,並追求國家永續發展。
下圖為我國因應氣候變遷的法制作為及國際氣候談判進展之歷程圖:

我國因應氣候變遷的法制作為及國際氣候談判進展之歷程圖片說明:
民國95年9月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通過行政院審查。
民卓104年7月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公布施行。
民國104年9月行政院核定INDC報告書。
民國105年3月成立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諮詢委員會。
民國106年2月行政院正式核定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
民國106年3月發布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及管制方式作業準則。
民國107年1月行政院核定第一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
民國107年3月行政院合核定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
民國107年10月行政院核定六大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
發布單位:行政院環保署
發布日期:2019/01/11
更新日期:2023/02/12
2我國因應氣候變遷之具體行動為何?
依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第9條規定,行政院於106年2月23日核定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以此作為我國推動溫室氣體減緩及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總方針,內容包含加強災害風險評估與治理、確保國土安全與強化整合管理等八大氣候變遷調適政策、六大部門溫室氣體減緩政策及四項政策配套,政策項目內容如下圖所示。

政策配套圖片1說明:
政策配套包括有綠色金融、綠能產業、總量管制、綠色稅費、公眾參與、獎勵補助、教育宣導、人才培育。
調適包括有維生基礎設施韌性、水資源供需平衡及效能、國土安全整理管理、防範海岸災害永續海洋資源、能源供給及產業調適能力、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醫療衛生及防疫系統、健康風險管理、災害風險評估與治理。
減緩包括有調整能源結構與提升效率、轉型綠色創新企業、永續生產及消費行動、綠運輸、運輸系統能源使用效率、永續建築與低碳生活圈、永續農業經營、減輕環境負荷、能源資源循環利用社會。以上都是為了永續發展、綠色成長。
減緩具體行動
依循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之減緩政策,行政院於107年3月22日核定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內容包括階段管制目標;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及環境等六大部門別減量策略,總量管制、綠色稅費制度、綠色金融與綠能產業、衝擊評析與科技研發、資訊擴散與獎勵補助、氣候人才培育與認知提升、法規檢視修訂、健全減緩財務機制等跨部會的八大政策配套。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已依據推動方案訂定六大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各部門行動方案主政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如下:能源部門-經濟部、製造部門-經濟部&科技部、運輸部門-交通部、住商部門-內政部&經濟部、農業部門-農委會、環境部門-環保署;行政院於107年10月3日核定六大部門行動方案,內容包含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現況、溫室氣體排放管制目標、推動期程、推動策略及措施、預期效益,其中各部門重點推動策略如下圖所示。
依溫管法規範,地方政府將依循推動方案與行動方案訂定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提出因地制宜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推動策略,內容包含現況分析、方案目標、推動期程、推動策略(包括主協辦機關及經費編列)、預期效益及管考機制等,建構中央地方、公私夥伴及全民參與的運作機制,以執行在地化具體減量行動。

政策配套圖片2說明:
能源部門: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完善再生能源推動法制環境、提高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容量、推動能源產業能源查核與自願性減量措施,提高能源轉換與使用效率。
運輸部門:發展公共運輸系統,加強運輸需求管理、推動低碳運具使用,建置綠色運具導向之交通環境、提升運輸系統及運具能源使用效率。
農業部門:推動有機與友善環境耕作、推廣畜牧場沼氣再利用(發電)、造林及加強森林經營。
住商部門:提升新建建築物之建築外殼節約能源設計基準值、強化既有建築物減量管理、規劃建築服務業部門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減碳能力、公部門建築用電效率提升。
製造部門:輔導產業轉型為綠色低碳企業,發展綠色產業、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減量誘因,加強產業減量措施、建立民眾永續消費習慣,促使產業調整為永續生產製程。
環境部門:提升全國汙水處理率、加強廢棄物掩埋場及事業廢水之甲烷回收、執行物料永續循環,推動能資源循環利用、建構溫室氣體減量法規及配套機制、推動氣候變遷人才培育、協力推動綠色金融。
發布單位:行政院環保署
發布日期:2019/01/09
更新日期:2021/05/06
3面對全球暖化,民眾如何參與溫室氣體減量行動?
民眾可從生活中的小習慣去響應國家節能減碳政策。藉由生活習慣的小改變,不論是資源回收、節約能源、水資源節約等,都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如果每個人都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減少浪費,將促進政府加速推動節能減碳措施,並以民眾的力量督促產業提昇整體能效,創造一個環境友好的家園。
民眾可參考實踐環保署提供之「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
1.冷氣控溫不外洩
少開冷氣,多開窗;非特定場合不穿西裝領帶;冷氣控溫26-28℃且不外洩。
2.隨手關燈拔插頭
隨手關燈關機、拔插頭;檢討採光需求,提升照明績效,減少多餘燈管數。
3.節能省水更省錢
將傳統鎢絲燈泡逐步改為省電燈具,以淋浴代替泡澡,省電、省水又省錢。
4.綠色採購看標章
選購環保標章、節能標章、省水標章及EER值高的商品,節能減碳又環保。
5.鐵馬步行兼保健
多走樓梯,少坐電梯,上班外出常騎鐵馬,多走路,增加運動健身的時間。
6.每週一天不開車
多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減少一人開車騎機車次數;每週至少一天不開車。
7.選車用車助減碳
選用油氣雙燃料、油電混合或電動車輛與動力機具,養成停車就熄火習慣。
8.多吃蔬食少吃肉
愛用當地食材;每週一天或一日一餐蔬食;吃多少點多少,減少碳排量。
9.自備杯筷帕與袋
自備隨身杯、環保筷、手帕及購物袋;少喝瓶裝水;少用一次即丟商品。
10.惜用資源顧地球
雙面用紙;選用再生紙、省水龍頭及馬桶;不用過度包裝商品;回收資源。